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 经济 - 人民周刊网

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
2021-04-01 11:46:19   来源:    
评论:0

  ◎胡荷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
  ◎胡荷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党史学习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正确认识党史是逻辑起点。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体现了一个政党的胸襟和品格。“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历史观是在建党以来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树立正确党史观首先要从正确认识党史开始。

  100年前,石库门内的一间狭小厅堂内,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伟业正式起航。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人民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年党史,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时段进行梳理。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8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改革、全面抗战、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革命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革命勇气,用自己的生命化作走上新中国的铺路石。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30年。在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负担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医治战争创伤、调整经济结构,尽管有波折、有弯路,但整个国民经济还是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科学技术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大庆油田建成和“两弹一星”升空等等,逐步奠定了大国地位,与世界强国比肩而立,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1978年12月到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领域的改革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的改革,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宽。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实现深层次、根本性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时期,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旗帜、把握主题,总结经验、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兴党强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一批批挺在经济发展第一线、战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冲锋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前沿的党员干部群体,赓续着百年红色血脉。

  在一百年的历史积淀中,中国共产党如同一个人一样,逐步涵养并形成了睿智、坚韧、奉献、务实的独特气质。经由风雨的淘洗和淬炼,这些厚重的政治品格促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依然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然,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也有失误,甚至挫折。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他指出,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世界上没有永远不犯错误的政党,重要的是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吸取教训,自觉纠正自身的错误,继续前进。

  在我们党100年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四次重大的失误,第一次是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党中央及时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而把中国革命引向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经过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第三次是三年“大跃进”的失误。从1958年11月开始,针对“大跃进”运动中的诸多问题,中央多次提出调整措施,到7000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第四次是十年“文革”内乱。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极端的形态,使党和国家的工作、社会秩序受到巨大破坏,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纠正这些重大失误的过程中,我们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坚持真理、战胜错误、克服困难,才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重新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百年历程,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有苦难辉煌、伟大奇迹,也有曲折弯路、挫折损失,正确认识党史,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观点。

  重视学习党史是有效途径。党员干部要重视学习党史,把学习党史当作一门必修课程,发挥好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从中富集精神营养、汲取执政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在学习党史中深刻认识初心使命、切实牢记初心使命、认真践行初心使命,自觉传承发扬红色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从筚路蓝缕开天地,到继往开来谱新章,我党历经千辛万苦,饱经风霜磨难,数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正是共产党人“金山换不走我的信仰”的顽强品格,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献身精神,使得我们每一次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并从任人宰割、穷苦落后走向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由最初的“一叶扁舟”蜕变为现在承载9000多万党员的“巍巍巨轮”。历史告诉我们,理想信念可以将民众团结起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更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体会我党革命胜利的法宝,用心读懂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精神密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重温初心使命中涵养为民情怀。一部峥嵘党史,铭刻着无数革命先驱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勇牺牲的斗争历程,对党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对初心的叩问和精神的洗礼。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抗日战争开始后,短短几年,从最初的4万多名中共党员壮大到50多万名,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胸中,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这是长征时期红军“半条被子”的殷殷深情,是关向应“救人民于涂炭”的赤胆忠心,是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而忘私,是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的公仆情怀……百年风雨,初心如磐,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回答着“我是谁、相信谁、为了谁”的良心叩问,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为人民擎起朗朗乾坤。

  在回顾来路中树立问题导向。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延安整风时期,党为全面清除“左”“右”倾向错误思想,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思想,全面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直至1945年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拨乱反正时期,为消除全党全国人民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疑虑,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起草了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始终贯穿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一以贯之的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问题导向,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灶,坚持“五个必须”,实现“四个自我”,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

  在咀嚼苦难中练就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充满艰险、不断斗争的历史,无论是摆脱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还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和考验。正是有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过硬高超的斗争本领,我党领导人民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依然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要从党史中深入理解成功背后的内在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把斗争作为成长过程中的磨刀石、试金石、压舱石,从党史中汲取先辈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精神养分,传承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百折不挠的红色基因,不断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培养斗争精神、磨练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善于运用党史是检验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锻炼党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只有对党的历史学深悟透,并将蕴含其中的科学规律运用于实践,才能立足新发展阶段,更好更快开创新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学习有收获,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学习党史,了解这些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更加具体地体会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艰辛,坚定继续开拓奋进、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心。

  用党的优良传统滋养人。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崇高品质、道德情操、精神风貌,以及建党、治党的成功做法。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战斗经验时,向全体官兵宣布必须遵守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分别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新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但在实践上继续坚持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在理论上推动了它的发展,如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建设、抓好党内集中教育、构建拒腐防变长效机制等,为我们继续弘扬和发展党的传统和作风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增强行动自觉,真正在学习党史中受教育、长才干。

  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哲人说,经验是永不停歇的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经验既是对过去的记录与总结,也是对现在的警醒和指导,更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指引。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和政治优势。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是财富。善于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受启迪才是关键。通过研究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就能更加成熟和科学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这是科学党史观的正确运用。从1921年到1935年,长达14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党经历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又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的曲折历程,也正是在经验教训中受警醒,我们逐渐认识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对待党在探索中走过的曲折道路,深刻认识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不断坚持真理、把握规律,避免和防止重犯历史上的错误,在探寻真理中坚定“四个自信”,进而凝聚力量,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